7月18日,2025普陀区统战文化周活动上,原创话剧《对话时空》精彩上演。这部由普陀统战代表人士自编自演的剧目,作为文化周的开篇之作,以六幕时空交错的叙事,将统战历史与当下实践巧妙融合,成为一堂生动的“沉浸式思政课”,更是普陀统战工作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
《对话时空》演出现场
从“接收者”到“创作者”:让统战故事照进现实
“剧本完全原创,源自深度访谈。”民盟盟员、导演谢迪介绍,创作团队历时一个月,访谈20余位不同统战条线代表,修改三四稿才梳理出这条穿越百年的统战叙事线,“既要保证严谨,也要用艺术放大感染力。”作为五年盟员、三年参与文化周的“老将”,谢迪坦言此次全景式呈现统战全局故事尚属首次,创作过程让他深刻感受到历史先贤的付出与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磅礴伟力。
展开剩余83%谢迪参加2024年普陀区“半马苏河”统战文化长廊主题展演活动
更令谢迪意外的是演员招募的火爆:四五十名统战成员踊跃报名,从故事的“接收者”跃升为“创作者”,这份热情源于普陀深厚的统战文化土壤。近年来,普陀区以“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地工程”为牵引,深挖资源禀赋,将“半马苏河”沿岸的23个统战文化场所串珠成链,打造品牌活动矩阵,为上海、普陀统战事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
《对话时空》演出现场
早在2023年,“上海普陀统战文化中心”便成为全上海首批被授牌的3家统战文化阵地之一,“半马苏河文化长廊”也被列入全市8条统战文化线路。以该中心为1个主阵地,普陀构建起集展示、研究、宣教为一体的统战文化平台,推出上海·普陀统战历史展陈,讲述统战历史与实践。同时,以“一点位一方案”为统战历史文化点位设立宣传展板,让统战文化可观可感;以“半马苏河”统战文化长廊为主线,发布手绘地图,推出“民族工业百年风华”“赤色沪西岁月漫步”“民主人士肝胆相照”3条寻访路线,打造沉浸式现场教学课程。配合N场系列活动贯穿全年,通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家·天下”民营企业家赋能增智系列活动、上海普陀两岸端午文化周等“组团式”活动,以及“寻美普陀”“苏河论道”等特色项目,让统战文化深入社会各界。
“半马苏河”统战文化长廊地图及资源名录
从舞台角色到民生实践:让统战温度双向共振
民盟普陀区委秘书长吴玉华在剧中饰演宋庆龄时,着重突出其“以人民福祉为本”的精神内核。这一角色塑造与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使命高度契合——剧中宋庆龄推动妇幼健康事业的初心,恰是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工作中践行的理念。排练中,一场关于“宋庆龄探视产妇”戏份的讨论,成为现实统战智慧的缩影:不同党派成员对表演形式热烈辩论后,以“亲和力凝聚共识”达成一致,正是统一战线包容协商精神的鲜活体现。
身兼新联会秘书长与公益组织理事长的夏珺,将剧中妇幼保健院院长“落实医疗平等”的职责融入自身公益实践。夏珺特别提到团结理念的传承:受母亲影响加入民革后,她此次邀请刚高考结束的女儿参与话剧,“相比同龄人,她能更早接触统战文化,理解党外人士的担当。”
《对话时空》演出现场
云南省委统战部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段柱萍,目前正挂职普陀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她化身受助小学的校长,剧中“操场翻新了”的台词,实则是她对沪滇协作中民营企业家善举的情感投射——曾任职云南工商联的经历,让她深切体会“企业家回报社会”的统战凝聚力。她坦言将把这种“以情聚力”的经验带回云南,深化东西部协作中的统战思维。
这种舞台与现实的共振,源于普陀统战服务民生的扎实实践。近年来,普陀区委统战部围绕区委年度重点工作,立足资源禀赋推出服务民生“十百千万”行动。自2023年起,已累计举办公益集市、送健康进社区、民营企业招聘会等520余场活动,逾4500名统战干部和人士参与,覆盖受益群众57000余人次。
服务民生“十百千万”行动
2025年,普陀进一步推出“七大服务矩阵”,在去年基础上扩容50%,形成覆盖“老中青小”全年龄段的60个项目。与此同时,普陀始终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为引领,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筑牢团结奋斗的根基:支持民主党派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通过纪念“五一口号”77周年摄影展唤醒合作初心;保障10个民主党派支部平稳换届,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创新践行“两个融入”战略——推动民主党派与委办局、街镇共建27个合作项目,聚焦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多格合一”治理改革等8大区委年度重点课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实现统战力量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从历史足迹到青春接力:让苏河畔架起同心桥
“没想到我能用粤语讲台词!”香港科技大学学生甘展翔的惊喜,源于排演时的临场调整——原剧本设定讲普通话,团队发现他本色出演更动人,当即修改台词。甘展翔是上海市“沪港同心实习计划2025”的实习生。“当时在学校官网看到,报名后就来上海实习了。很荣幸能参加这次普陀的活动。”他说道。
《对话时空》演出现场
在普陀,“沪港同心普陀优才实习计划”是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来吸引95名香港青年走进普陀收钱吧、波克科技等企业,众多香港学生因此爱上上海,毕业后选择扎根上海。2025年,普陀迎来了33名学生,来自香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涵盖金融、传媒、计算机等专业。普陀匹配的岗位紧扣区域产业布局,既突出金融法律、传媒特色,又扩容至智能软件、数智健康等“千亿级”主导产业;后续还将通过青年交流、创新创业之旅等活动,让香港青年在体验海派文化中为普陀注入活力。
近年来,普陀以“大统战”格局推动港澳台侨青年交流实现突破。在港澳台侨青年培育方面,创新实施“沪港同心普陀优才实习计划”,通过“双导师制”“学伴制”“项目制”等三维赋能。连续九年举办“普陀育菁计划”,为台湾青年来普陀实习就业提供平台、创造机会。设立普陀区华裔青年实习基地,举办“相聚上海·相约普陀”——海归人才走进普陀等系列活动,推动侨青交流交往。
2025港澳台侨青年学生计划·普陀团
从舞台上的时空对话到苏河畔的实践接力,《对话时空》不仅演活了统战故事,更揭开了普陀统战工作的“同心密码”——以文化为根、以实践为壤、以青春为桥,让大团结的力量在历史与现实中持续涌动。
记者:施旖雯
编辑:姜天澍
发布于:北京市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