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医王慧的手突然停在了半空中,手中的纱布无声地滑落到地面。
她死死盯着眼前这个年轻士兵后背上的某个地方,仿佛看见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
整个人瞬间僵住,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不可能..."
她的声音在颤抖,眼中涌起了泪水。
"怎么会这么像..."
李军感受到了身后的异常,疑惑地转过头:"王军医,您怎么了?看起来很不舒服的样子。"
王慧猛然回过神来,慌忙捡起地上的纱布,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没...没事,可能是太累了。"
但李军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手在发抖。
可他们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啊。
01
1977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
三月的山村还带着料峭春寒,但李大山夫妇的心里却比任何时候都要温暖。
他们在门口发现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孩子哭得声嘶力竭,小脸涨得通红。
"天哪,这是谁家的孩子?"
李大山的媳妇王翠花抱起孩子,发现襁褓里还有一张字条:孩子叫李军,求好心人收养。
"老头子,咱收下吧。"
王翠花看着怀中的婴儿,那双黑亮的眼睛正无助地望着她。
"行,就当是老天爷送给咱们的。"
李大山点点头。他们结婚十多年一直没有孩子,这个突然出现的婴儿就像是上天的恩赐。
从那天起,李军就成了这个贫穷山村里最受宠爱的孩子。
李大山是村里的木匠,手艺精湛,为人厚道。
王翠花心灵手巧,缝缝补补样样在行。
两人虽然不富裕,但把李军当亲生儿子一样疼爱。
李军从小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身体天赋。
别的孩子六七岁还跌跌撞撞的时候,他已经能背着比自己高的柴火上山了。
村里的老人都说这孩子骨骼惊奇,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军子,你看那些当兵的多威风!"
1989年,十二岁的李军跟着李大山进县城卖木器。
在车站附近,他们遇到了一群正准备入伍的新兵。
那些年轻人穿着崭新的军装,背着行囊,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李军被深深震撼了。
那些军人走路的姿势都那么挺拔,说话的声音都那么铿锵有力。
"爸,我长大也要当兵。"
回家的路上,李军对李大山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好,只要你有这个本事,爸支持你。"
李大山看着儿子坚定的神情,心里涌起一阵自豪。
从那一天起,李军就开始为当兵做准备。
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步,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来回五公里。
别的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他在家里做俯卧撑、仰卧起坐。
"这孩子真是有股狠劲儿。"
村里人都这么说。
初中毕业后,李军没有继续读高中,而是跟着李大山学木工。
干活的时候,别人扛一根木头,他扛两根;别人干一天,他干两天。
那些繁重的体力活不但没有压垮他,反而让他的身体更加强壮。
1995年春天,征兵通知下来了。
"军子,你真的要去?"
王翠花舍不得儿子,眼圈红红的。
"妈,我一定要去。这是我从小的梦想。"
李军跪在地上,给养父母磕了三个响头。
"我一定会出人头地,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体检那天,李军是全县最优秀的新兵之一。
身高一米八二,体重七十五公斤,各项指标都远超标准。
特别是体能测试,他的成绩让在场的军官都刮目相看。
"这小伙子是个好苗子。"
连长拍拍李军的肩膀。
"到了部队要好好干。"
1995年3月15日,李军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
坐在开往军营的卡车上,他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山村,心里既兴奋又不舍。
但更多的是期待——对未来的期待,对成为一名真正军人的期待。
到了部队的第一天,李军就展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
其他新兵还在为繁重的训练叫苦不迭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轻松完成所有项目。
"这家伙简直不是人。"
同宿舍的战友们都这么说。
李军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比规定时间早了一个小时。
他会跑到操场上加练,做各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晚上熄灯后,别人都睡了,他还在被子里做仰卧起坐。
"李军,你这么拼命干嘛?"
室友张伟有些心疼地问。
"我要成为最优秀的兵。"
李军擦着满头的汗水,眼神坚定得让人动容。
"我不能让养父母失望。"
很快,李军在连队里就有了个外号——"拼命三郎"。
这个外号既是对他刻苦训练的赞赏,也包含着战友们的一丝担忧。
因为李军训练起来真的是不要命,经常把自己练得精疲力尽。
"李军同志,训练要循序渐进,不要过度透支身体。"
连长多次找他谈话。
"报告连长,我身体扛得住!"
李军每次都这么回答。
他的成绩确实优异。入伍三个月后的第一次考核,李军拿了全连第一名。
五公里越野、攀爬障碍、投弹、射击,每一项都是满分。
"这小子是个人才。"
营长看着李军的成绩单,连连点头。
"好好培养,将来是个当干部的料。"
但李军并没有因为成绩优异而骄傲。
他依然保持着那股拼命的劲头,每天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养父母的期望,才能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
1995年10月,部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拉练演习。
这是李军入伍以来参加的最重要的训练活动。
为了在演习中表现出色,他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做特别的准备。
每天的训练结束后,李军都会独自练习各种战术动作。
高难度的攀爬、跳跃、匍匐前进,他一遍遍地重复着,直到动作完美无缺为止。
"李军,差不多得了,别把自己累坏了。"
战友们都劝他。
"没事,我心里有数。"
李军总是这么回答。
演习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李军躺在床上,心情格外激动。
这是他证明自己的机会,是他向养父母、向连队、向自己交答卷的时候。
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在这次演习中拿到最好的成绩。
第二天一早,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赴演习场地。
李军背着全副武装,步伐坚定有力。
在朝阳的照耀下,他的脸上闪烁着必胜的信念。
这一天,将改变他的命运。
02
演习的第三天,秋雨连绵不断。
山地丛林中,李军和战友们已经连续作战了两天一夜。
泥浆糊满了迷彩服,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但每个人的精神都高度集中。
"李军,你们班负责占领3号高地。"
排长指着地图上的一个标记点。
"那里地形复杂,要小心。"
"是!保证完成任务!"
李军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带着班里的战友们冲向目标。
3号高地位于一片陡峭的山崖上,上面布满了荆棘和碎石。
要想占领这个制高点,必须穿越一段几乎垂直的崖壁。
"班长,这也太险了。"
新兵小王看着眼前的崖壁,脸色有些发白。
"怕什么,跟着我。"
李军率先开始攀爬。他的动作敏捷而有力,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
其他战友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也有了底气。
"班长就是厉害。"
"跟着班长准没错。"
攀爬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李军正在通过一个特别困难的路段,需要用背部贴着岩壁,依靠双手的力量横移过去。
这个动作他在训练中练过无数次,本来应该没有问题。
但是今天的岩壁因为下雨变得格外湿滑,而且上面还长满了尖锐的苔藓植物。
"小心!"
下面的战友大喊一声。
李军感到后背一阵剧痛,但他咬紧牙关没有松手。
完成这个动作后,他才发现后背的训练服已经被撕破了,鲜血正在往外渗。
"班长,你受伤了!"
战友们都很担心。
"没事,小伤。"
李军摆摆手,继续向上攀爬。
但伤势比他想象的要严重。
随着运动量的加大,伤口越来越疼,血也越流越多。
等到成功占领3号高地的时候,李军的后背已经一片血红。
"李军,你必须去看医生。"
排长看到他的伤势,立即下了命令。
"我没事,还能坚持。"
李军不愿意离开战斗岗位。
"这是命令!"
排长的语气不容置疑。
"马上去找军医处理伤口。"
晚上八点,李军来到了部队的临时医务所。
这是一个搭建在帐篷里的简易诊室,设备虽然简单,但非常整洁。
值班的是一名女军医,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不高,但看起来很干练。
她正在整理药品,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
"你好,我是王慧军医。哪里不舒服?"
"报告,我是一班班长李军,后背受伤了。"
李军立正敬礼。
王慧打量了他一眼,指了指旁边的床位。
"躺下,我检查一下。"
李军按照她的要求趴在了床上。王慧走过来,开始检查他的伤势。
"伤口挺深的,需要清理一下。把上衣脱了。"
李军脱下了已经破烂的训练服。
王慧拿着手电筒仔细检查伤口的位置和深浅程度。
"还好,没有伤到重要部位。不过需要缝几针。"
她转身去准备器械和药品。
"可能会有点疼,忍着点。"
"没问题。"
李军趴在那里,感受着王慧在他后背上的操作。
她的手法很轻柔,尽量减少对他的痛苦。
处理完伤口后,王慧开始给他包扎。
当她看到李军左肩胛骨下方那块月牙形的胎记时,整个人突然僵住了。
手中的纱布掉在了地上。
"军医同志,怎么了?"
李军感觉到她的异常。
王慧没有回答,只是死死盯着那块胎记。
那是一个很特别的形状,像一弯新月,颜色比周围的皮肤深一些。
最奇怪的是,这块胎记的边缘还有一些细小的斑点,就像夜空中月亮周围的星星。
"不可能..."
王慧喃喃自语。
"怎么会这么像..."
她的声音在颤抖,眼中涌起了泪水。
"王军医,您没事吧?"
李军有些担心地问。
王慧猛然回过神来,慌忙捡起地上的纱布。
"没...没事。可能是太累了。"
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继续给李军包扎。
但李军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手在发抖。
"好了,这几天注意不要剧烈运动,伤口不能沾水。"
包扎完毕后,王慧匆忙收拾起器械。
"每天来换一次药。"
"是,谢谢王军医。"
李军穿上衣服敬了个礼,走出了医务室。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王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了出来。
她用手捂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十八年了。
十八年前的那个夜晚,她一直没有忘记。
03
第二天上午,李军准时来到医务室换药。
王慧显然一夜没睡好,眼睛红肿着,但她努力保持着专业的态度。
"伤口愈合得不错。"
她检查着李军的后背,语气尽量平静。
"你身体恢复能力很强。"
"从小就这样,很少生病。"
李军趴在床上,随口回答。
"养父母把你照顾得很好。"
王慧一边换药一边说话,但她的注意力显然不在治疗上,而是在仔细观察李军的每一个细节。
他的身材,他的声音,他说话时的神态,甚至他笑起来的样子,都让王慧感到莫名的熟悉。
04
伤口愈合后,李军回到了正常的训练生活中。
但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王慧军医似乎总是在关注他。
训练的时候,他经常能感觉到有视线在注视着自己。
抬头一看,就会发现王慧站在医务室的窗前,正朝训练场这边看。
一旦发现李军注意到了,她就会立即转过身去。
食堂吃饭的时候,王慧总是会在李军附近的位置坐下。
虽然她不主动搭话,但李军能感觉到她在偷偷观察自己。
"王军医好像对你特别关注啊。"
室友张伟开玩笑地说。
"是不是看上你了?"
"别瞎说。"
李军摆摆手,但心里确实觉得有些奇怪。
更让他困惑的是,有时候训练中出现一些小的擦伤或不适,其他人都是找别的军医处理,但王慧总是会主动过来为他治疗。
"让我看看。"
每次都是这样的开场白。
她的治疗手法很轻柔,用药也特别仔细,总是叮嘱他注意事项。
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李军感到温暖,但也让他更加困惑。
"王军医,您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有一次治疗结束后,李军忍不住问道。
"每个病人我都是这样对待的。"
王慧避开了他的目光。
"这是医生的职责。"
但李军知道,她说的不是实话。
他观察过其他人接受治疗的情况,王慧虽然专业,但绝对没有对任何人像对他这样用心。
更奇怪的是,有一次李军无意中看到王慧在整理东西时,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相机。
那是一台很老式的相机,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王军医,您还喜欢摄影?"
"偶尔拍一些。"
王慧慌忙收起相机。
"记录一下军营生活。"
但李军敏锐地注意到,相机的镜头方向正好对着他刚才站立的位置。
难道王慧在偷拍他?
这个想法让李军感到不安。他开始更加仔细地观察王慧的行为,试图找到答案。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李军起来上厕所,经过医务室时发现里面还亮着灯。
透过窗子,他看到王慧一个人坐在桌前,正对着什么东西发呆。
走近一些,李军看清楚了桌上的东西——那是一张照片。
由于角度的关系,他看不清照片的内容,但能看到王慧正在轻轻抚摸照片的边缘,眼中含着泪水。
"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李军轻声问道。
王慧吓了一跳,慌忙收起照片。
"睡不着,整理一些东西。"
"您也要注意身体,不要熬夜太晚。"
"知道了,你去休息吧。"
回到宿舍后,李军躺在床上,思考着刚才看到的一切。
王慧深夜独自流泪,手里拿着一张不知道是谁的照片。
这个女军医身上显然有什么秘密,而这个秘密似乎和他有关。
第二天,李军决定进行一次"侦察"。
趁着王慧去食堂吃饭的时间,他来到了医务室。
门没有锁,他小心翼翼地走进去。
医务室很整洁,药品和器械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李军的目标是王慧的办公桌,特别是那个她经常打开的抽屉。
抽屉里有一些医疗用品,还有几本医学书籍。
在最底层,李军发现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
翻开笔记本,里面记录的都是一些日常的医疗工作。
但在某一页,李军看到了让他震惊的内容!
"李军,男,18岁,1977年3月15日生。左肩胛骨下方有月牙形胎记。训练刻苦,性格坚韧,深受战友和上级喜爱。"
下面还详细记录了他的一些个人信息,包括养父母的姓名、家乡的地址,甚至连他小时候的一些习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这不是医疗记录,这是专门针对他个人的调查档案。
李军的手开始发抖。
王慧为什么要调查他?她怎么知道这些连他自己都不记得的细节?
继续翻看,李军发现了更多令人震惊的内容。
笔记本的后面夹着几张照片,都是偷拍他的。
有训练时的,有吃饭时的,有休息时的。
最后一页,有一段话让李军完全愣住了:
"我找到他了。十八年了"
李军的脑子里轰然炸开。王慧认识他,而且是从他很小的时候就认识。
但他对她没有任何印象,这说明那时他还是个婴儿。
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一个可怕的猜测在李军心中形成。
"你在干什么?"
王慧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李军猛然转身,看到王慧站在门口,脸色苍白得吓人。
"王军医,我..."
李军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
"你看了什么?"
王慧快步走过来,看到被翻开的笔记本,整个人都绝望了。
"你都看到了?"
李军点点头。
"王军医,您到底是谁?您为什么要调查我?"
王慧瘫坐在椅子上,用双手捂住脸。
"我不是故意要隐瞒什么,我只是..."
"您只是什么?"
李军的语气变得严厉。
"您知道我的身世对不对?您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
"我..."
王慧想要解释,但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告诉我!"
李军的情绪激动起来。
"我有权知道真相!"
看着李军愤怒而痛苦的表情,王慧心如刀割。
她知道,这一天终究会到来。
她不可能永远隐瞒下去,不可能永远以一个陌生人的身份关注着这个孩子。
"你坐下,我慢慢告诉你。"
王慧擦干眼泪,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但你要有心理准备,有些事情可能会让你很痛苦。"
李军坐在王慧对面,紧紧盯着她的眼睛。
"我什么都能承受,只要是真相。"
王慧深吸一口气,开始了她藏在心里十八年的故事。
"十八年前,我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实习护士。"
王慧的声音很轻,但在安静的医务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那时候我被分配到县医院,负责夜班工作。"
李军紧张地握着双手,等待着她继续说下去。
"1977年3月15日,那是一个特别寒冷的夜晚。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天下着雪,整个城市都被冻住了。"
王慧的眼睛看着远方,仿佛回到了十八年前的那个深夜。
"凌晨三点左右,我听到医院大门外传来婴儿的哭声。那种哭声特别响,特别凄厉,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人心。"
"我赶紧跑出去查看,发现门口的台阶上放着一个襁褓。襁褓里是一个刚出生不久的男婴,哭得撕心裂肺。"
李军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孩子很健康,看起来应该是足月生产的。但是身上只裹着一层薄薄的毯子,在那么冷的天气里,如果再晚发现一会儿,可能就..."
王慧的声音哽咽了。
"襁褓里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孩子叫李军,1977年3月15日生,求好心人收养。"
听到这些,李军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这和养父母告诉他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养父母说他是被放在他们家门口的,但王慧说的是医院门口。
"我把孩子抱进医院,给他做了全面检查。身体各项指标都很正常,就是有些营养不良。最特别的是,他的左肩胛骨下方有一块很独特的胎记。"
王慧看向李军。
"就是你现在身上的那块,月牙形的,周围还有一些小斑点。那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胎记。"
"然后呢?"
李军的声音有些沙哑。
"按照医院的规定,弃婴应该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处理。但那时候的福利院条件很差,很多被送去的孩子都..."
王慧停顿了一下。
"我不忍心让这个健康可爱的孩子去那种地方。所以我私下里想帮他找个好人家收养。"
"我问了很多人,包括医院的同事、亲戚朋友,但大家都不愿意收养一个来历不明的孩子。那个年代,这种事风险很大。"
"最后,我想起了老家附近有个叫李大山的木匠。他和妻子结婚多年没有孩子,为人也很厚道。我觉得如果把孩子送给他们,也许能有个好的归宿。"
李军震惊地看着王慧。
"所以,是您把我送给养父母的?"
"是的。"
王慧点点头,眼泪再次涌了出来。
"我当时想,至少比送到福利院要好。李大山夫妇虽然不富裕,但很善良,会好好照顾孩子的。"
"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也为了保护自己,我编了个谎言。我告诉李大山,孩子是一个外地来的产妇生的,产妇在生产后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抚养孩子,希望找个好人家收养。"
"我还重新写了一张纸条,说孩子是被放在李大山家门口的。这样他们就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可以名正言顺地收养你。"
李军听着这些话,心情复杂极了。原来他的身世还有这样的曲折,原来王慧就是当年的"恩人"。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那个孩子过得怎么样。我想过去看看,但又怕给李大山一家带来麻烦。毕竟我是知情人,如果被发现,可能会有很多麻烦。"
"直到半个月前,我在这里遇到了你。"
王慧看着李军,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
"当我看到你后背的胎记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我见过的最特别的胎记,绝对不会认错。"
"然后我了解了你的年龄、出生日期,还有你的名字。一切都对得上。我知道,你就是十八年前那个被遗弃的婴儿。"
李军沉默了很长时间。
这个真相对他来说冲击太大了。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被直接遗弃在养父母家门口的,没想到中间还有这样的经历。
更让他震惊的是,十八年后,他居然在军营里遇到了当年救助过他的人。
05
"王军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李军的声音很轻。
"我应该感谢您,如果没有您,我可能早就..."
"不用感谢我。"
王慧摇摇头。
"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而且,真正照顾你、养育你的是李大山夫妇,他们才是你真正的恩人。"
"但是您..."
"我什么都没做。"
王慧的语气变得激动。
"十八年来,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情。我没有在你生病的时候照顾过你,没有在你上学的时候辅导过你,没有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你。"
"我只是一个陌生人,一个恰好知道你身世的陌生人。"
看着王慧痛苦的表情,李军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王军医,您不是陌生人。"
他站起身,诚恳地说道:
"虽然我对十八年前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但我知道,如果没有您当时的善举,我不可能有今天的生活。"
"您是我的救命恩人。"
"别这么说。"
王慧擦着眼泪。
"你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李大山夫妇的养育。我真的什么都没做。"
"您做了。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机会。"
李军真诚地说道:
"如果当年您没有救助我,如果您没有为我找到好人家,我不可能活到今天,更不可能成为一名军人。"
两个人相视而坐,十八年的秘密终于得到了解答。
但同时,新的问题也浮现出来。
"王军医,您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吗?"
李军小心翼翼地问道。
王慧摇摇头。
"不知道。当年只有一张纸条,没有任何关于父母身份的信息。而且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监控设备,根本不知道是谁把你放在医院门口的。"
"一点线索都没有?"
"完全没有。我当时也想过要调查,但实在找不到任何可以追踪的线索。"
李军陷入了沉思。
虽然解开了十八年来的身世之谜,但关于亲生父母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不过他发现,自己对这个答案已经没有那么渴望了。
"王军医,我想问您一个问题。"
"你说。"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您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王慧想了想。
"会的。虽然这十八年来我一直在为当时的无能为力而自责,但我知道,把你送给李大山是最正确的选择。"
"您看,我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
李军笑着说道:
"有疼爱我的养父母,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意外地遇到了您这个救命恩人。我觉得我很幸运。"
"你真的这么想?"
"真的。"
李军点点头:
"我从不后悔自己的身世,也不怨恨遗弃我的人。因为正是这些经历,让我遇到了最好的养父母,也让我学会了珍惜和感恩。"
看着李军坚定而成熟的表情,王慧心里的愧疚感终于减轻了一些。
这个她一直担心的孩子,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很健全。他没有因为被遗弃而怨恨世界,反而充满了感恩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李军,我有一个请求。"
"您说。"
"这件事能不能暂时保密?我是说,不要告诉别人我们之间的这层关系。"
王慧有些担心:
"如果被别人知道,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我明白。"
李军点点头:
"我也不希望因为这件事影响到我的军旅生涯。"
"那我们就像以前一样,保持正常的医患关系。"
"好的。不过..."
李军停顿了一下:
"我可以私下里叫您一声姐姐吗?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您对我来说就像家人一样。"
听到"姐姐"这个称呼,王慧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当然可以。"
她哽咽着说道:
"我也一直把你当作弟弟一样关心。"
从那天起,李军和王慧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表面上,他们依然保持着军医和士兵的正常关系。但私下里,他们就像真正的姐弟一样相处。
王慧不再偷偷关注李军了,因为她知道,现在她有权利明正言顺地关心这个年轻人。
李军也不再困惑王慧的特殊照顾了,因为他明白,那不是什么特殊的好感,而是一种跨越十八年的牵挂和关爱。
这种关系让两个人都感到温暖和安慰。
对王慧来说,她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关心这个她牵挂了十八年的孩子;
对李军来说,他意外地得到了一位姐姐般的关爱,这让他在远离家乡的军营里感受到了额外的温暖。
06
真相大白之后的日子,李军和王慧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那种暗中观察、小心试探的紧张气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然而温暖的关怀。
"今天训练强度很大吧?"
晚饭后,王慧经过训练场时,会很自然地关心李军的情况。
"还好,我扛得住。"
李军也会很自然地回应,不再觉得这种关心有什么奇怪。
有时候,王慧会在医务室里为李军准备一些营养品。
"最近训练量大,要注意补充营养。"
她把一瓶钙片放在李军面前。
"别让人看到,免得其他人有意见。"
"谢谢姐。"
李军小声说道,然后把钙片收进口袋里。
这种称呼让王慧心里暖洋洋的。虽然她和李军没有血缘关系,但这种被人信任、被人依赖的感觉,让她体会到了做姐姐的快乐。
"对了,你们家里最近怎么样?"
有一次聊天时,王慧问起了李军的养父母。
"都挺好的。爸爸的木工活儿越来越忙,妈妈身体也不错。他们经常写信问我在部队的情况。"
李军提起养父母,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次你给他们写信的时候,替我谢谢他们。"
王慧认真地说道:
"感谢他们把你养育得这么好。"
"我会的。"
李军点点头,然后试探性地问:
"姐,你要不要给他们写封信?我觉得他们一定很想认识救助过我的恩人。"
王慧想了想,摇摇头。
"还是不了。他们现在把你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我突然出现可能会让他们觉得不安。"
"再说,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现在这样挺好的。"
李军理解王慧的顾虑。确实,如果贸然联系养父母,可能会给大家都带来困扰。
但他心里已经做了决定,等有机会回家的时候,一定要把王慧的事情告诉养父母。
他相信,善良的李大山夫妇一定会感激这个曾经帮助过他们儿子的人。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年底。
部队开始准备春节的各种活动,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气氛中。
但对于李军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在外过年,心里不免有些想家。
"想家了?"
王慧看出了他的情绪。
"有一点。这是我第一次离开爸妈这么久。"
李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他们一定也很想你。"
王慧安慰道:
"不过当兵就是这样,要学会独立。"
"我知道,就是有时候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李军陷入了回忆: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爸爸都会给我做一把木剑,妈妈会给我缝新衣服。虽然家里不富裕,但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永远难忘。"
听着李军的描述,王慧心里五味杂陈。
这个孩子虽然被亲生父母遗弃,但得到了养父母无私的爱。
这种爱塑造了他善良、感恩的性格,也给了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你很幸运,遇到了这么好的父母。"
"是的,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李军真诚地说道:
"现在更幸运了,因为我还有了你这样的姐姐。"
王慧听了这话,眼眶又湿润了。
这个年轻人的话语总是能够轻易地触动她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春节前夕,李军收到了家里寄来的包裹。里面有养母亲手做的棉鞋、棉衣,还有一些家乡的特产。
最珍贵的是一封长长的家书,李大山和王翠花在信中详细询问了他在部队的生活,表达了对他的思念,还鼓励他要好好训练,争取立功受奖。
"姐,你看这个。"
李军把家书给王慧看:
"我爸妈的字写得不好,但每个字都是用心写的。"
王慧接过信,仔细地读着。虽然字迹确实有些潦草,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深深爱意让她感动不已。
"很好的父母。"
她由衷地赞叹:
"你一定要好好孝顺他们。"
"我会的。等我当上军官了,就接他们到城里住,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李军坚定地说道。
看着李军眼中的决心,王慧心里涌起一阵欣慰。
这个孩子没有因为得知自己的身世而改变对养父母的感情,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孝顺他们的决心。
这说明她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李大山夫妇确实给了这个孩子最好的教育和关爱。
春节期间,部队组织了各种文艺活动。
李军参加了军体拳表演,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李军的表演真精彩!"
"这小子不愧是咱们连的训练标兵!"
战友们纷纷称赞。
王慧坐在台下,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李军,心里充满了骄傲。
这个十八年前被遗弃的婴儿,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军人。
他身材挺拔,动作有力,眼神坚定,完全看不出曾经经历过那样的坎坷。
07
1996年春天,一件意外的事情打破了李军和王慧平静的生活。
那天晚上,李军正在宿舍整理内务,突然听到隔壁传来争吵声。
"你凭什么翻我的东西?"
"我看你鬼鬼祟祟的,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
李军透过窗子看到,王慧的宿舍里正发生激烈的争执。
另一名女军医刘萍正拿着一个相机和几张照片,神情激动地质问王慧。
"这些照片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要偷拍李军?"
刘萍举起照片:
"还有这个日记本,里面全是关于李军的记录。你到底想干什么?"
王慧想要夺回照片,但被刘萍躲开了。
"你说清楚,你和李军到底是什么关系?"
"没什么关系,只是普通的医患关系。"
王慧强作镇定。
"普通的医患关系?"
刘萍冷笑:
"普通的医患关系你会偷拍人家?会详细记录人家的个人信息?"
"我..."
王慧一时语塞。
"你是不是喜欢上那个小兵了?"
刘萍的语气充满了嘲讽:
"一个快三十的老姑娘,居然对一个十八岁的毛头小子动心思,真是不知羞耻!"
"你胡说什么!"
王慧终于忍不住了:
"你不要乱说话!"
"我乱说?那你解释解释这些照片是怎么回事?"
刘萍得意地挥舞着照片:
"还有这个相机,镜头正好对着训练场。你以为别人都是傻子吗?"
李军在窗外听得心急如焚。
他知道刘萍误会了,但又不能贸然出现。
如果这时候他冲进去,反而会让误会更深。
"刘萍,你把东西还给我。"
王慧伸手要夺照片:
"这是我的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
刘萍后退一步:
"我看是证据吧?我要把这些东西交给政委,让大家看看我们的王军医是什么德行!"
听到要告发政委,王慧彻底慌了。
"你不能这样做!"
"为什么不能?"
刘萍理直气壮:
"军队有纪律,军医不能和士兵有不正当关系。你这样做已经违反纪律了!"
"我和李军没有什么不正当关系!"
王慧急得眼泪都出来了:
"你不要凭空猜测!"
"没有关系?那这些照片怎么解释?"
就在这时,李军推门走了进来。
"报告!"
两个女军医都被吓了一跳。
"李军,你怎么来了?"
刘萍有些慌张。
"我听到了你们的争吵。"
李军看了看刘萍手中的照片,又看了看脸色苍白的王慧:
"刘军医,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这个..."
刘萍本想隐瞒,但又觉得这正是揭穿王慧的好机会:
"这是王军医偷拍你的照片,还有她记录你个人信息的日记本。"
李军装作很震惊的样子:
"什么?偷拍我?"
他转向王慧:
"王军医,这是真的吗?"
王慧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如果承认,就坐实了刘萍的指控;如果否认,又怎么解释这些照片?
"我..."
她看着李军,眼神中满是求助。
李军明白王慧的困境,但他也知道,这时候必须想个办法解决这个危机。
"刘军医,能让我看看那些照片吗?"
刘萍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照片递给了李军。
李军仔细地看着照片,脸上的表情逐渐变得复杂。
"这确实是我的照片。"
他抬头看着王慧:
"王军医,你为什么要拍这些照片?"
王慧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说啊!为什么要偷拍人家?"
刘萍在一旁催促:
"是不是对人家有什么非分之想?"
李军突然放下照片,严肃地看着刘萍:
"刘军医,请你不要胡乱猜测。"
"我胡乱猜测?证据都在这里,还有什么好猜测的?"
"你知道王军医为什么拍这些照片吗?"
李军的语气变得沉重:
"你知道她为什么关注我吗?"
"为什么?"
刘萍被他的语气搞得有些慌乱。
李军深吸一口气,看了看王慧,然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因为王军医是我的救命恩人。"
"什么?"
刘萍一愣。
"十八年前,我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是王军医救了我一命。"
李军开始讲述那个十八年前的故事,当然,他隐去了一些敏感的细节,只说王慧曾经救助过他,后来两人在军营里意外重逢。
"所以,王军医关注我,是因为她想看看当年救助的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拍这些照片,也是为了留作纪念。"
刘萍听得目瞪口呆。
"这...这是真的?"
"千真万确。"
李军点点头:
"如果不是王军医当年的救助,就没有今天的我。她对我来说,就像亲姐姐一样。"
"亲姐姐?"
刘萍还是有些怀疑:
"那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为什么不光明正大地相认?"
"因为王军医不想因为这件事影响我的军旅生涯。"
李军解释道:
"她担心如果被别人知道我们的这层关系,会给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从来没有要求过任何回报。"
听了这个解释,刘萍的神情开始软化。
"真的是这样?"
她看向王慧:
"王军医,他说的是真的吗?"
王慧点了点头。
"是的。我确实救助过李军,但我从来没想过要利用这个关系做什么。我只是想看看他过得好不好。"
"那你为什么不早说?"
刘萍有些不好意思:
"害得我误会了。"
"因为我们约定要保密。"
王慧解释道:
"我不想给李军带来任何困扰。"
刘萍看看李军,又看看王慧,终于相信了他们的话。
"对不起,是我误会了。"
她把照片和日记本还给王慧:
"我向你们道歉。"
"没关系,你也是为了维护部队纪律。"
李军大度地说:
"不过希望你能替我们保守这个秘密。"
"当然,我绝对不会告诉别人。"
刘萍保证道:
"但是你们以后要小心一些,不要让别人误会。"
危机就这样化解了。刘萍离开后,李军和王慧都松了一口气。
"谢谢你。"
王慧感激地说:
"如果不是你的机智,这件事就麻烦了。"
"我们是一家人,不用说谢谢。"
李军笑着说:
"不过她说得对,我们以后确实要小心一些。"
"我知道,我会注意的。"
王慧点点头:
"不会再让人误会了。"
这次意外事件虽然有惊无险地过去了,但也给李军和王慧敲响了警钟。他们意识到,在军营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任何异常的行为都可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误解。
从那以后,他们更加小心地维护着这种特殊的"姐弟"关系,既保持着内心的亲密,又避免在表面上显得过于亲近。
这种平衡需要智慧,也需要克制。但对他们来说,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重新相遇,能够以这种方式延续十八年前的缘分,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
08
1996年夏天,李军在部队服役即将满一年。这一年来,他不仅在军事技能上有了显著提升,在思想品德方面也日趋成熟。
"李军,你的表现很优秀。"
连长在一次谈话中对他说:
"上级已经决定,推荐你参加军官学校的考试。"
这个消息让李军兴奋不已。能够考上军官学校,意味着他可以在军队里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也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报告连长,我一定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李军激动地表态。
"好好准备,争取一次通过。"
连长拍拍他的肩膀:
"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得知这个消息后,李军第一时间把它告诉了王慧。
"姐,我要考军官学校了!"
他在医务室里兴奋地说道:
"如果能考上,就能当军官了!"
"真的?太好了!"
王慧也为他感到高兴:
"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有出息的!"
"这多亏了你这一年来的关心和照顾。"
李军感激地说:
"如果没有你的专业指导,我的身体状态不可能保持得这么好。"
"这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跟我没多大关系。"
王慧谦虚地说:
"不过你要好好准备考试,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我会的。不过有个问题..."
李军有些犹豫:
"如果我考上了军官学校,就要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读书。到时候可能就见不到你了。"
听到这话,王慧心里涌起一阵不舍。
这一年多来,能够陪伴在李军身边,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进步,是她最大的快乐。如果他离开了,她又要回到一个人默默思念的日子了。
但理智告诉她,这对李军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傻弟弟,你能有更好的发展,姐姐高兴还来不及呢。"
她努力保持着笑容:
"再说,分别又不是永远的,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你说得对。而且我考上军官学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信告诉爸妈这个好消息。"
李军兴奋地说:
"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
"当然会高兴。你是他们的骄傲。"
王慧由衷地说道。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军全身心地投入到考试准备中。除了正常的训练外,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复习文化课程。
王慧虽然不能在学习上给他太多帮助,但她会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这是维生素片,对大脑有好处。"
"这是蛋白粉,补充营养用的。"
"这是安神茶,能帮助睡眠。"
她总是能想到各种办法,帮助李军保持最佳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姐,你对我太好了。"
有时候李军会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这辈子都报答不了你的恩情。"
"别说这种话。"
王慧温和地说:
"你能有出息,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1996年10月,军官学校的考试正式开始。
考试分为体能测试、文化课考试和面试三个部分。李军凭借扎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在每个环节都表现出色。
特别是在面试环节,他沉稳的表现和清晰的思路给考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为什么想当军官?"
考官问道。
"报告首长,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李军回答得铿锵有力:
"同时,我也想通过自己的成功,报答养育我的父母和帮助过我的人。"
"很好。如果你成为军官,你打算怎样带领士兵?"
"我会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大家。我相信,只有自己做得好,才能要求别人做得好。"
考官满意地点点头。
一个月后,录取通知书下来了。
李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某军官学校,即将开始为期两年的军官培训。
"李军,祝贺你!"
连长高兴地握着他的手:
"你为我们连争了光!"
"谢谢连长的培养!"
李军激动地敬礼。
那天晚上,部队为李军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仪式。战友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和不舍。
"拼命三郎,到了军校也要继续拼命啊!"
"记得常写信回来!"
"以后当了军官,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老战友!"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既热烈又感人。
仪式结束后,李军来到医务室,和王慧做最后的告别。
"姐,我明天就要走了。"
他有些不舍地说道。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你刚来没多久。"
王慧也有些伤感:
"不过这是好事,你要珍惜这个机会。"
"我会的。"
李军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包裹:
"这是我给你的礼物。"
王慧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是一张合影照片。照片上是李军和他的养父母,拍摄于他入伍前的那个春节。
"这是我最珍贵的照片。"
李军说道:
"我想让你看看我的爸爸妈妈。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你能去看看他们。"
看着照片上李大山和王翠花慈祥的笑容,王慧心里涌起一阵感动。
"他们看起来很和善。"
"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李军自豪地说:
"等我毕业了,一定要接他们到城里住,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你一定能做到的。"
王慧坚定地说:
"我相信你。"
两人相视而笑,都没有再说话。
第二天清晨,李军背着行囊准备出发。王慧和其他送别的人一起来到车站。
"保重!"
"常联系!"
大家纷纷向李军告别。
车子启动了,李军透过车窗向大家挥手。他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着王慧的身影,最后在她脸上停留了很久。
"姐,保重!"
他在心里默默地说道:
"等我学成归来,一定要好好报答你!"
车子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地平线上。
王慧站在那里,看着李军离去的方向,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这一年多来,能够陪伴在这个孩子身边,是她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现在他要走了,去追求更广阔的未来,她为他感到骄傲,但心里也有着深深的不舍。
"希望他一切都好。"
她在心里默默祈祷:
"希望他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还能再次相遇。"
从那天起,医务室里少了一个经常来串门的身影,训练场上少了一个拼命训练的"拼命三郎"。
但王慧知道,李军会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发热。那个十八年前被遗弃的婴儿,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即将成为军官的优秀青年。
这就足够了。
她会继续关注着他,为他祈祷,为他骄傲。无论他走到哪里,无论他成就如何,在她心中,他永远都是那个值得守护和关爱的弟弟。
十八年的思念,一年多的相伴,现在又是新的开始。
命运就是这样奇妙,总是在不经意间安排着各种相遇和别离。但有些感情,是不会因为距离而淡化的;有些牵挂,是会伴随一生的。
李军走了,但他们之间的情谊会一直延续下去。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这种感情,比血缘更深,比友谊更纯,是用十八年的时光和一次奇迹般的重逢织就的珍贵纽带。
时光荏苒,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
多年以后,当李军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当他把年迈的养父母接到城里安享晚年,当他在某个偶然的机会再次遇到王慧时,他们都会想起1995年那个改变命运的夜晚。
一块普通的胎记,连接起十八年前的遗弃和十八年后的重逢。
命运的轮回,就在那一句不敢置信的念叨中,重新开始了它的故事。
"不可能,怎么会这么像..."
那不仅仅是对一块胎记的惊叹,更是对生命奇迹的感慨。
有时候,遗弃并不意味着绝望,重逢也不仅仅是偶然。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连接在一起。
这就是人生最美好的地方——它总是充满着希望和可能。
特此申明:本文含有虚构内容创作成分,人物均为化名,图片源自网络。请勿对号入座,请理性观赏文章
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