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符号在当代的复兴】
2025年,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机场换了新名字,叫“斯大林格勒机场”,莫斯科塔甘斯卡亚地铁站里,一座斯大林纪念碑的复制品也重新立了起来。对这些事,普京说得挺直接:“他们的话对我来说就是法律”。
其实这不是突然搞出来的,这几年俄罗斯一直都在做类似的事,把苏联那时候的历史符号一点点往回捡。这么一来,大家心里难免会犯嘀咕:历史这东西,到底是真当成回事儿在看,还是成了手里随便用的工具?
【教科书与民调里斯大林形象变迁】
这种工具化的痕迹,在教科书和民调数据里体现得更明显。俄罗斯的历史课本里,斯大林搞大清洗那些事提得越来越少,反倒是他带着苏联打赢卫国战争的“英雄形象”被反复强调。
展开剩余84%2023年有个民调挺说明问题,63%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印象正面,连年轻人里都有48%支持他,这明显是政府带着改历史叙事起了作用。
【普京对苏联遗产取舍态度】
而普京对苏联遗产的态度,更是这种选择性重塑的集中体现。他曾公开表示“不为苏联解体惋惜无良心,试图恢复苏联无头脑”,这句话道破了他对苏联遗产的复杂心态——既无法割裂与苏联时代的历史联系,又清醒地知道不能复刻旧体制的老路。
在他看来,苏联的荣光值得推崇,尤其是卫国战争的胜利,至今仍是凝聚俄罗斯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符号,但苏联时期僵化的计划经济、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这些旧体制的弊端则必须摒弃。
他欣赏斯大林在二战中展现的强人手腕和领导魄力,却对列宁当年“人为创造乌克兰”的说法颇有微词,认为这为后来的俄乌矛盾埋下了隐患;至于赫鲁晓夫的改革,他更是毫不掩饰不屑,觉得那些所谓的“革新”不过是打乱了体制却没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种对苏联历史的取舍,说到底就是对历史的选择性使用——挑拣出对当下有利的部分,过滤掉可能引发争议或不符合现实需求的内容。
【俄乌冲突动员逻辑投射】
这种对历史的选择性重塑,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被赋予了更直接的现实政治功能——俄罗斯正通过各种手段,将这场冲突与二战时期的“反法西斯斗争”牢牢绑定,为军事行动和国内动员寻找历史合法性。最直接的动作就是修改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在教材中进一步强化苏联在二战中战胜纳粹德国的叙事比重,同时将乌克兰现政权描述为“受西方支持的新纳粹势力”,把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定义为“第二次伟大卫国战争”的延续,声称是在“清除纳粹余孽”“保护俄语族群”。
学校里的军事课程也明显增加,从初中开始就加入了武器操作、战场急救、野外生存等训练内容,甚至组织学生参观二战纪念馆、观看卫国战争主题纪录片,用历史记忆塑造年轻一代对冲突的认知。
每年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更是被赋予了新的动员意义,除了展示新式武器装备,阅兵式上频繁出现的“为了祖国”“继承先烈遗志”等标语,直接将纪念二战胜利与对乌行动关联起来,仿佛现在的士兵正在续写7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传奇”。
俄共更是将这种历史动员推向极致,他们不仅在国家杜马提案要求彻底为斯大林平反,认为“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流砥柱,他的历史贡献被长期抹黑”,还联合伏尔加格勒州的地方议员提议将该州恢复“斯大林格勒州”的旧称,理由是“在对抗新纳粹的今天,这个承载着二战记忆的名字更能唤起人民的斗志”。
连国家杜马议员科比亚科夫都公开宣称“苏联在法律上仍然存在,1991年的解体协议没有经过全民公投,不具备法律效力”,这种看似荒诞的言论,实则是为当前的军事行动寻找更深层的历史正当性——仿佛只要证明苏联“未解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行动就成了“维护联盟统一”的内部事务,而不是一场国际冲突。
【苏联解体教训与路径依赖】
苏联当年垮台,说白了就是两条路走死了:内部那套计划经济体制早就僵得转不动,企业没活力,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紧;对外又非要当“老大哥”,到处撒钱搞援助,前前后后往外扔了1490亿美元,自己家里窟窿却越来越大,最后撑不住了。
现在的俄罗斯其实没比那时候强多少,军队里还在用苏联留下的T-72坦克改改凑合用,军工复合体吃着老本,新装备研发半天也出不来像样的东西。嘴上说要搞经济转型,可真要动那些垄断巨头的利益,谁也不敢下手,制度上的毛病还是老样子——说改革喊了十几年,实际还是换汤不换药。
这次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暴露出的不就是这些问题?武器靠库存,经济靠卖资源,西方一制裁就手忙脚乱,说到底还是没从苏联解体里学到真东西,光记得当年多威风,忘了是怎么摔跟头的,现在走的路,其实还是照着苏联的老路在绕圈。
【工具化符号的现实困境】
俄共在国家杜马提了好几次案,要给斯大林彻底平反,说他是“反法西斯的英雄”,历史上那些抹黑得全擦掉,伏尔加格勒州的议员跟着起哄,说连州名都得改回去,叫“斯大林格勒州”才对,这样才能“让大家记着当年打纳粹的劲儿”。
国家杜马议员科比亚科夫更直接,对着媒体说“苏联在法律上根本没解体,1991年那协议没全民投票,不算数”,这话听着离谱,其实就是想给现在的仗找个由头——好像苏联还在,打乌克兰就成了“家里事”,不是侵略。
可这些翻来覆去说历史的话,盖不住俄罗斯现在的麻烦。经济上,西方一轮轮制裁下来,石油天然气卖不动高价了,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毛,超市里进口货少了大半,国产的又贵又不好用;年轻人找不着正经工作,要么去当兵,要么跑国外打工,留在国内的天天抱怨“除了忆苦思甜啥也没有”。
社会上,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寡头们照样住豪宅开豪车,普通人家连孩子上学、看病都得精打细算。这些实打实的问题,靠喊几句“斯大林万岁”“苏联没解体”根本解决不了——制度革新没人敢碰,经济想转型转不动,光靠拿历史说事儿,顶多让大家暂时忘了疼,可疼还在那儿,甚至越来越厉害。
【历史镜鉴与大国崛起】
俄罗斯现在把苏联历史拿出来用,说白了就是想缓解俄乌冲突和国内动员的“一时之困”,可他们忘了斯大林那套模式的毛病——计划经济僵死、权力太集中,也没真把苏联解体的教训当回事——当年就是因为内部制度不改、对外瞎扩张才垮的。
真正的大国崛起哪是靠复刻历史符号?得拿苏联解体当镜子,好好想想以前错在哪儿,再实打实解决现在的问题——比如制度上怎么改才能让经济有活力,怎么转型才能不光靠卖资源,这样才能真的起来,光靠喊几句“继承苏联荣光”没用,解决不了军工老本快吃完、年轻人找不着工作这些真问题。
发布于:河南省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