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某一天,一位身穿解放军制服的将军,身形挺拔地走到了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一个普通农户的家门口。他站定在门前,轻轻地举起手,缓缓敲响了沉重的木门。
不多时,门缓缓打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缓缓走出。还没等老人开口,那位将军便主动开口:“您是董存瑞的母亲孙珍女士吗?最近的生活还好吗?我叫陈仁麟,是董存瑞所在部队的领导,今天特地代表部队来这里看望慰问您。”声音诚恳,带着些许温暖。
老人微微点头,随即请将军进屋。屋内光线昏暗,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满载岁月的痕迹。老人提起儿子时,眼泪如断了线的珍珠般滑落,她哽咽着对将军说:“首长,我有个心愿,想请您帮帮我。”
陈仁麟认真地回应:“您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一定会帮您向组织反映,尽力解决。”
老人继续说道:“我的儿子牺牲已经两年多了,可我儿媳妇卢长岭一直难以走出阴影,无论我们怎么劝说她都没用。希望首长您能帮我们开导开导她,让她趁早找个好人家,再过新的生活。”
展开剩余88%听闻此言,陈仁麟心中一震。老人接着娓娓道来儿子的故事。
1929年10月,董存瑞诞生于察哈尔省南山堡的一个普通农家。孩提时,日本侵略战争爆发,他心中立志驱逐侵略者,保卫家乡。
解放军的到来给村庄带来了希望,少年董存瑞被他们英姿飒爽的形象深深吸引。尽管年龄尚小,他加入了儿童团,并凭借出色表现,迅速成为团长。
随着年岁渐长,董存瑞进入适婚年龄。彼时风俗保守,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年仅十五岁的他,被父母催促成婚。
经过细致挑选,父母选中了邻村的卢长岭。她比董存瑞年长三岁,贤淑勤快,深得邻里喜爱。
对于这桩婚事,董存瑞既无明显反对,也未表现强烈支持。若非父母安排,他或许不会这么早结婚。
结婚后,两人相互扶持,感情日渐深厚。虽然生活贫苦,却充满温馨。
但幸福未能长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大地,苦难笼罩村庄。婚后不久,满怀报国热忱的董存瑞毅然投身抗战。
卢长岭作为妻子,坚定支持丈夫参军,甚至说服了公婆。她承诺无论未来如何,定会照顾好老人,让丈夫安心战斗。董存瑞为有这样的妻子感动不已。
1945年7月,董存瑞正式加入八路军,递交入党申请书。抗战末期,局势复杂,蒋介石调兵遣将,内战危机四伏。
临别前,董存瑞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我可能很快就要上前线了。日本快败了,但敌人还没完全消灭。蒋介石虎视眈眈,战争随时可能爆发。如果我牺牲了,你别难过,务必找个好人家再嫁,未来的路还长。”
卢长岭泪如雨下,紧紧抱住丈夫。谁曾想到,这竟是两人永别的前奏。
丈夫离开后,卢长岭小心翼翼照料公婆。作为革命家属,她内心虽满是思念,却只能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
董存瑞随部队来到前线。1946年,他们抵达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国民党军猛烈进攻。
董存瑞勇敢无畏,成功缴获机枪,获得一次大功记功,年仅17岁。
1947年初,他参加长安岭狙击战。班长和副班长受伤,董存瑞主动承担临时班长职责,带领战士们顽强作战,圆满完成任务。
短短两年,他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获三枚勇敢勋章和毛泽东勋章。家乡的妻子听闻消息,感到无比欣慰。
1948年5月25日,解放军发起攻打隆化县城。董存瑞所在连队负责攻坚国民党守军的隆华中学碉堡,他被任命为爆破组组长。
敌军在前沿桥上筑起碉堡,密集枪火和火焰喷射器阻挡我军前进。
冲锋屡遭挫败,连长焦急万分。此时,董存瑞挺身而出,坚定地说:“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是共产党员,应冲锋在前。”
连长批准后,他抱起炸药,踏上征途,却未料这是永别。
临行前,他将攒下的津贴交给连长,说:“若我牺牲,这是我的最后党费。”
他匍匐至碉堡前,投掷手榴弹,潜至桥下,却发现无支撑点。
为确保炸药成功引爆,董存瑞用手死死顶住炸药包,防止其坠落,然后果断引爆导火索。
战友们欲上前阻止,他悲壮喊道:“为了新中国,大家冲啊!”
他用生命为战役胜利铺平道路。战士们含泪冲锋,与敌激战。战斗结束,众人寻觅他遗体,却杳无踪迹,悲痛难当。
连长为难如何告知家属。董存瑞年仅19,妻子已等他三年。
最终消息传至家中,卢长岭难以接受,常常自问:好好一个人怎么突然没了?
父母更是心碎,在村中为他举行丧礼。邻里皆知此事,痛惜这位孝顺体贴的青年英年早逝。
年仅二十出头的卢长岭,未来漫长而孤独。婆婆劝她再嫁,保证照顾家中老人,不必耽误青春。
但卢长岭内心难舍丈夫,无法释怀,决定守护这个家,尽媳妇责任,让丈夫的灵魂得以安息。
她对婆婆说:“从今往后,我就是董家的女儿,不管是否再婚,心永不变。”
于是,她坚守三年孝期,日夜照料公婆,做家务,务农,从不休息,害怕停下来便会想起丈夫。
董父母视她如亲生女儿,虽心疼她守寡,却多次劝她改嫁。
卢长岭总是拒绝:“你们年纪大了,弟妹年幼,我怎能离开?”
每次提起此事,她便独自暗中流泪。父母虽时常劝说,她却假装没听见,埋头劳作。
1950年,有一天,董存瑞部队政委陈仁麟将军亲自来到董家,代表组织送上两百元慰问金,并称赞董存瑞为国家人民献身的英雄,表示家中若有难处,必全力帮扶。
听完,卢长岭泣不成声,擦干泪水后向将军诉说妹妹上学的困难。
陈仁麟答应全力协助,老人随后私下请他帮忙劝说卢长岭再嫁。
将军多次耐心劝导:“董存瑞已牺牲,你还年轻,应向前看,找个好人家,这也是你丈夫希望看到的。老人家你不必担心,国家会照顾你们。你应该追求幸福。”
卢长岭仍婉拒,认为老人身体虚弱,不宜离开。
将军无奈,只能继续关注,频繁探访,给予帮助。
时间流逝,董家生活逐渐好转,卢长岭的心结慢慢打开,她表示遇到合适人选会考虑再婚。
三年守孝期满,她经介绍认识了一位工厂青年。董家父母调查清楚后,最终同意这门婚事。
出嫁当天,董家父母满怀喜悦,备下丰厚嫁妆。卢长岭含泪告别,誓言:“无论身在何处,我都是你们的女儿。”
婚礼热闹非凡,董父母喜上眉梢。
婚后生活幸福,卢长岭常回娘家帮忙农活。
可好景不长,怀孕期间因医疗条件有限,她遭遇难产,虽孩子出生,却留下严重后遗症。
孩子仅两月,卢长岭便因病离世,生命定格在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
消息传开,董父母悲痛欲绝,忍痛为她举行葬礼。
幸好,董存瑞的弟弟妹妹成长后未辜负期望,大学毕业后勤奋工作,为家乡经济贡献力量,或许这是他们夫妻最欣慰的事。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董存瑞正含笑看着这一切。虽他们已离开,国家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奉献,正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